南阳市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生物有机肥设备造肥获赞
近年来,南阳的绿色农业获得大发展。从绿色生态种植到南阳黄牛养殖到种植养殖业有机肥生产线加工有机肥再还田种植绿色农业。有机产品认证,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过去生态农业的发展科追溯到13年,南阳就打出“打有机牌,走生态路”。几年过去南阳生态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细数发展之路。
“数”说发展目标
●2020年南阳绿色有机农业生产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达200个以上,实现产值70亿元。
●2020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年均增长15%。主营业务收入位居全省前列。“十三五”期间,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9家(其中超50亿元企业2家,超2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上市企业5家。
近日,南阳120多名农业加工笼头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南阳农业发展的未来。现场气氛异常热烈,农业大咖们纷纷表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生产优良农产品是做强南阳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早在2013年,南阳市就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有机农业”的重大决策。几年来的一系列成绩见证了南阳“打有机牌、走生态路”迈出的坚实脚印——
2016年,南阳市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和全国食品农产品出口质量示范市。
2016年,南阳市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有机产品认证数量双双居全国地级市的认可。
2017年,南阳市夏粮总产实现“十五连丰”,小麦品质好、产量高,出现了河北、安徽、山东等小麦主产省主动到南阳大批量调运商品小麦的现象。
自2016年9月南阳市获批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示范市以来,食品农产品出口货值突破50亿元,占全省同期食品农产品出口总值四成,稳居省辖市靠前的位置……
南阳正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朝着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市的目标前进。
绿色有机农业:
打有机牌走生态路
我国明确提出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对于我们合作社的发展都是利好消息,给足了做好绿色有机农业的信心。”11月3日,在方城县金航林果种植合作社付先生对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在这里蔬菜、林果、粮食以及中草药种植生产都不使用化肥、化工农药这些有害物质,肥料采用生物菌种酶肥。全程使用秸秆还田、生物有机肥和人工除草、除虫。利用废弃的根茎叶果来喂鱼喂禽,逐步实现农业种植、养殖生态循环。”付先生介绍,合作社目前已有蔬菜、粮食、油料作物、水产、畜禽、中草药等6大类50余种产品获得有机认证。
方城县金航林果种植合作社是南阳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一个缩影。目前,南阳有机绿色农产品种植已累计达45万亩,其中有机产品种植36.6万亩。全市累计认证有机产品581个,认证绿色食品49个。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有机产品认证数量双双位居全国地级市靠前位置。目前,全市已有193个企业、合作社进行了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新型经营主体成为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主体,并逐步向优势主体集中。
好品质为绿色有机产品在全国打开了市场,桐柏“三源牌”冷轧花生油打入北京华联、卜蜂莲花等连锁卖场,直销国外;方城“博望坡”牌黄金梨;“鸭河鱼”成为在闻名遐迩。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和重要水源地,南阳在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京的同时,以有机农产品进京项目为平台,为首都人民也送去了绿色健康的农产品。2016年,南阳进京农产品14.6万吨,价值17.2亿元。“中线渠首公司”在北京市建立了8家“中线渠首有机村”有机产品卖场。“水源地”和“中线渠首”有机农产品品牌进一步叫响,也擦亮了南阳绿色生态的招牌。
南阳有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环保的认识,对环境的保护,对种植业养殖业的监督。扭转种植业养殖业污染源,生物有机肥设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承上启下的有机肥设备,把种植业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回收,经发酵翻抛、粉碎、造粒烘干、冷却、包装等工艺加工为有机肥,然后把有机肥还施用到种植业生态农田。实现生态的循环 资源的回收利用。为南阳生态农业发展点赞。